1,征服中国计划
其实对于中国,西班牙人一开始就是有想法的。本来按照他们与葡萄牙的协议,中国沿海的势力范围归葡萄牙,他们在东南亚扩展,但海上争雄,素来是实力说话,协议不过废纸一张。
从来到亚洲的第一天起,他们其实就在打中国的主意:他们与中国的经济贸易,从他们征服菲律宾的初期就开始了,按照中国东南沿海的地方志记录,在嘉靖晚期的时候,西班牙的货币“鹰洋”就已经在中国福建,广东各省流通。
今天西班牙的历史书记录,早期西班牙人的主要政策,就是“对华贸易,以华养菲”。但中国的富庶,也同样刺激了他们的野心。而且此时的西班牙人,虽然已经通过葡萄牙人对中国有所了解,但说到中国的军事实力,却还是两眼一抹黑,甚至自大到了可笑:曾为西班牙征服了北美哥斯达黎加的航海将领阿提达,在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信中,自称只要给他两条船和八十名士兵,他就能够成功的征服中国。另一位曾经参与征服北美的殖民者比亚斯也海吹,说只要给他六十名士兵,就可以把中国变成西班牙的殖民地。
在林凤争夺菲律宾失败后,西班牙逐渐巩固了在当地的统治,马尼拉日益成为西班牙人在亚洲的坚固堡垒。而对中国的征服,也逐渐提上了西班牙人的日程:那位曾被林凤围困在马尼拉的菲律宾总督拉维萨雷斯,就曾把中国沿海的地图完整绘制下来,呈交给西班牙菲利普二世。这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份绘制精确的中国地图。
当然,吃过林凤大亏的他还是很务实的,在他给菲利普二世的报告里,认为要和中国开战,至少需要四千至六千军队,这倒不是他小看中国,虽然这点军队在中国还不够塞牙缝的,但在欧洲,已经算是大规模的远征了。
西班牙人的侵华计划,并不停留在几个狂人痴人说梦,相反一直很认真的落实,包括搜集情报等工作,从万历二年(1574年)开始就一直在进行。到了万历十四年(1586年),自以为准备就绪的西班牙人决定“玩大的”,竟在是年四月于菲律宾马尼拉召开了著名的“马尼拉会议”,该会议云集了西班牙在亚洲地区从军界,政界到宗教界所有的“精英人物”,制定了一份包含十一个条款,九十七条内容的备忘录,然后有五十一名贵族成员联合署名,由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桑切斯亲自至马德里,提请国王菲利普二世审批。如此隆重,只因该备忘录的主题----侵略中国。
乍听此备忘录的主题,联想到彼时大明王朝强大的国力,自然会觉得此计划实在疯狂。但如果细看该备忘录的内容,却足够让国人惊讶:西班牙人的疯狂,是很认真的。
认真的表现,就是他们经过了非常细致的调查,对中国实力的认识,也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原先叫嚣着几十个人到几千人就能征服中国,这时候已经改口说,发动对中国的战争,至少需要动用一万至一万六千名士兵。而且还很会拉盟友,要拽上小弟葡萄牙一起干,还要利用在日本的教堂招募雇佣兵,至少要动用五千名信奉天主教的日本倭寇。进攻的路线图也选好了,要从中国广东,福建,江南,山东四个地区登陆,全线封锁中国沿海。可谓是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拉长战线打大仗。
要打大仗,当然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这份备忘录决心很大,内容却很细致,细致到了军队作战的各个细节,比如各路部队登陆后,一定要注意协同作战,防止对中国军队分割包围。在部队纪律上,一定要改变以往在美洲非洲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的不良作风,要在中国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得随便烧杀。按照备忘录里的说法,这么做是为了“防止中国人口减少,因为中国的人口就是财富”。还没开战,就已经把中国人民当自家财产,这觉悟很“超前”。
更“超前”的是,西班牙人不但计划打仗,更计划了打完仗以后的事情,比如战后要在中国广设教堂学校,用天主教来取代儒教,用西班牙语来取代汉语,推行奴化教育,还要给中国改良人种,鼓励西班牙人多娶中国老婆,生的孩子可以在中国当官。“超前”到搞笑的是,八字还没有一撇,就先给参战人员论功行赏了,谁当伯爵,谁当省长,分的清清楚楚。按照中国老百姓的一句俗话讲:就是米还没买呢,就先想着吃饭了。
没买米就想着吃饭的,自然是吃不到饭。至于西班牙人的这份备忘录……
桑切斯回到西班牙后,将这份计划呈报给当时的菲利普二世,自我感觉良好的菲利普二世很兴奋,当时批示照办。但理想很兴奋,现实却很残酷,还没等着西班牙人准备好,却又先和欧洲新崛起的海洋强国英国死磕上了。明朝万历六年(公元1588年),西班牙和英国爆发加莱海战,集结西班牙倾国之力的“无敌舰队”,被英国人打的全军覆没。英国都搞不定,中国就更别想了。所谓的“马尼拉备忘录”,被西班牙政府一拖再拖,拖到1873年西班牙皇室都被推翻了,却还是干打雷不下雨。
当然西班牙政府也有难处,加莱海战之后,西班牙国力日衰,欧洲海洋上有英国成日挑战,自己家里又有荷兰捣蛋,从明朝隆庆年间开始,原属于西班牙的尼德兰地区,就爆发了以脱离西班牙统治为目的的“尼德兰革命”,内战持续到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最终从西班牙眼皮底下崛起了另一个欧洲海洋强国---荷兰。日益成为西班牙的劲敌。当年筹划周详的侵略中国计划,越发的不靠谱了。但对中国死心是不可能的,这时候的明王朝,政治上处于晚明江河日下的阶段,经济上却是新一轮海商经济的勃兴期,东南沿海贸易日趋繁荣,这样一块“肥肉”,西班牙自然还要咽口水,咽完了口水后,西班牙退而求其次,全面侵华不指望了,能像葡萄牙一样,从中国沿海得到一个据点,做点生意赚钱是真。
2,一度吞了半个台湾
所以从十六世纪下半叶开始,西班牙就不断的开始尝试,比如曾经多次派使者来到中国,提出设立商站等要求,皆被明朝政府拒绝。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8年),西班牙海军将领萨姆迪奥率领舰队来到澳门,要求在当地设立据点,遭明朝政府拒绝,恼火万分的西班牙人干脆擅自登岸,在澳门以西十里的虎跳门修筑据点,这下可惹怒了明王朝,明朝立刻出兵,水陆齐发将西班牙人一顿猛揍,最后狼狈逃窜。软的硬的都用过,只要进入明朝政府眼皮子底下,西班牙人无不碰一鼻子灰。
碰多了的西班牙人,却也学乖了:那就找你看不见的地方。
在虎跳门之战后的几十年里,西班牙人不断的派人在中国沿海活动,意图找到一块明王朝“看不见”的地方。他们最后找到的,就是台湾。
西班牙人知道台湾,是很早以前的事情,早期西班牙驻菲律宾几任总督的奏报中,都曾经提到过这个被葡萄牙人称为“福摩萨”的地方,但是对于早先志在吞并中国的西班牙人来说,台湾他们根本没看得上。后来吞并中国泡汤了,也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从万历末期开始,明朝北方边患日重,崛起辽东的后金政权,才是明王朝眼中的心腹大患,中国东南地区的精锐部队,越来越多的抽兵北上,沿海的防务日益空虚,台湾,成为了一个钻空子的地方。
西班牙人钻这个空子,是在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这次侵略的原因有二,一是同为殖民者又是老对手的荷兰人,此时已经占有了台湾南部,再不下手,黄花菜都凉了。二则是此时西班牙人的北美殖民地墨西哥,发生了著名的“银矿危机”,即原本盛产白银的墨西哥地区,其本土的白银开采已经接近枯竭,这是关系着西方商业国家生存的大事。
因此,原本就贸易地位重要的台湾岛,此时的地位也变得更加重要:它关联着和日本的贸易航线,而此时的日本,正是世界上新兴的产银国,从16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日本本土大批银矿的被发现,日本的银矿产量激增,虽然其本国物产贫瘠,贫困依旧,但到十七世纪上半叶,日本在中国史料里,有了“群银国”的称号,可以说“穷的只剩下钱了”。
“穷的只剩下钱”的日本,成了当时白银贫乏的欧洲国家的救命稻草,包括这时期中国海商们的主要活动区域,也大多转向了日本。连接日本对外航路的台湾,也就成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黄金宝地。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西班牙人进攻台湾,先在基隆登陆,建立据点,三年后又占领沪尾地区,正式吞并了台湾北部地区。忙于辽东战事的明王朝,此时已经顾不上台湾的变故了,钻了空子的西班牙人,胆也就大了,先是大胆的给台湾各地改名字,比如他们登陆的鸡笼山,就被他们命名为圣地亚哥。基隆湾里的和平岛,有他们修的第一座城楼,被他们叫做萨尔瓦多城,在淡水又修了座圣多明哥城,接着就大胆的搞“奴化教育”,在基隆,淡水两地修起教堂,强迫当地高山族百姓信奉天主教。
看明王朝没管他们,干脆就大胆的修衙门建政府了,他们在台湾北部征收赋税,强行征收可以在欧洲卖高价的台湾鹿皮,还经常强行驱赶高山族部落进深山为他们采集硫磺,造成死者无数。令人发指的是,他们还多次到高山族村落进行民族清洗,比如明朝崇祯五年(1632年)发生的宜兰惨案,西班牙人在台湾东北部的宜兰地区烧杀抢掠,焚烧村落。对照他们在北美和南美对印第安人的所作所为,西班牙人在台湾统治的十六年,可谓一脉相承。
西班牙人占有台湾的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控制从日本到东南沿海的航线,即从日本获得白银,从中国获得可以在国际市场卖高价的瓷器,丝绸等货物。他们占有的台湾北部,距离日本更近,贸易也更繁荣。
最初西班牙人也尝到了甜头,从明朝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到明朝崇祯五年(1632年),是西班牙人占据台湾的黄金时期,当时仅基隆一地港口,每天停泊的外国船只就有就有数十艘,但人算不如天算,随着新一代中国东南沿海海商的兴起,和西班牙人的冲突日剧,而明朝崇祯六年(1633年)日本发布的锁国令,则给了西班牙致命一击。
彼时的日本幕府已走上闭关锁国道路,全面禁绝对外贸易,仅与中国和荷兰通商,西班牙人的商路立刻断掉了。而拥有贸易特权的荷兰,则越发后来居上。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在经过与荷兰人十多年的争夺后,盘踞台湾的西班牙人最终被荷兰人驱逐。这次事件,也标志着西班牙人对中国侵略的彻底梦断,此后实力衰弱的西班牙人,除了拼力维持他们在美洲的势力范围外,在亚洲基本没有什么动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