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六贼之一的他,为何敢自称是苏轼的儿子?
梁师成(?—1126),字守道。北宋末宦官,籍贯不详。为“六贼”之一,政和间为徽宗(赵佶)所宠信,官至检校太殿。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并找人仿照帝字笔迹伪造..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苏轼的“定风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曾经在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不管你承不承认,人确实是在经历一些事情后,就悄悄换了性格。
最近见到朋友小A,时隔4年,之前那个上学时咋咋呼呼的女孩子,经历了辞职、怀孕、生小孩、婚变,如今倒是多了很多坚韧和勇敢。她说,人生那些灰暗的日子,正是在阅读史书典籍中寻找到了一份坚实的力量。
从古至今,时代变迁,但是人的感情却是相通的,在涅槃之后得到重生,总结出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
苏轼便是这样一位以他的大智慧恩泽后人的智者,很久以来,有不少人从他的诗篇之中,悟到了生活之道。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精通书画、书法、诗词,代表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见其自身价值与影响力。
但是,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也正是在这些不太平之下,成就了一个坚强乐观、有重大历史影响力的苏轼。那么,他在荆棘丛生中又形成哪些为后人所交口称赞的生活态度呢?又是什么影响了他性格的形成呢?
这篇文章,诗妹就以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例,在分析诗词本身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诗词背后的故事,探寻蕴含在词作之中苏轼的人生态度及其成因,最终方便我们将它迁移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发挥其现实意义。
一、词作《定风波》的内容及特色
提到这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买很多人并不陌生。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之中,也就是说很多人至少在初中阶段便已经能将首词熟练地背诵下来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对于一个人基础性格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编者在选入这首词时,考虑的不仅仅是它语言上的特色,更有它所传递出的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力。
那么,在此我们先完整地将这首词引用下来,再一起做一个回顾:
这首词主体部分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写在最开头的是作此词的背景,然后就是正文,正文又遵循一般词的结构,分为上下阙。
从背景文字可知,此词的时间、地点以及背后事件。某个春日,苏轼和几位同伴出游,在沙湖道这个地方突然遇到了大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离开了,因而同行的人都惊慌失措地四散开去。只有苏轼一人,还悠然的在雨中缓缓独行,丝毫不为大雨所动,等到雨过天晴之后,有感而作。
整首词语言恢弘大气,节奏鲜明,读起来韵味丛生。上阙写大雨之中的我行我素、毫不畏惧,下阙富含哲理点出人生感悟:自然界的天气变幻属于寻常,那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呢?这顿悟的人生哲理亦是本词的一个特色之处。
二、《定风波》中所包含的人生智慧
苏轼的这首词历来被很多学者追捧,并争相解读,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态度,每个人总能从中读出自己的味道。
1.人生中躲不过的“风雨”,不妨坦然迎接吧
诗词中的文字,总是“字字总关情”的。词中最明显的一个代指,或者说一语双关便是“风雨”这个词了。整首词以“雨”为线,从雨来到雨中到雨过天晴,这个雨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雨,更是苏轼人生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对于突然而降的风雨,人们的表现总是不尽相同的,或“皆狼狈”,或“且徐行”,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态度。
在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对困难时常会用这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来感慨或打气,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气势雄浑倒更似乎暴露出了内心的不踏实,有种壮士扼腕、浴火奋战、拼死一搏的激昂,却少了一份逆境中最重要的心态。
但是苏轼的智慧是什么?是“不觉”,是“淡然”,是云淡风轻的一句“谁怕”。一个有足够底气去迎接风雨的人,一定是这样真正内心平和、包容开阔的人。
2.人生起落无常,重要的是宠辱不惊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的春天所作,读过这首词的人,都会被其中读来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征服,但不知道的是,其实当时苏轼处境和生活,并不像词中所展现的那样开阔,而时正处于人生最低的低谷。
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了黄州(今天湖北黄冈)做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这个地方环境恶劣,苏轼的身体状况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从整首词中,我们却看不到他的悲观消极,反而是那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是那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让我们读来心灵为之震撼。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在风平浪静之时将自己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在头戴闪烁皇冠的时候笑靥如花,但一旦生活出现变故,便羽翼全折丢盔弃甲;有多少人能接得起生活的褒奖,却承受不起另一面的黑暗。
苏轼的生活态度在于,在受恩宠时不惊,在受辱没时不怕,一切好的坏的统统用最淡定的心态接着,生活该怎样过,还是怎样去过。
3.行至黑暗之处,不妨暂先蛰伏
“生活中,有些黑暗,除了坚强面对,别无选择。”在黑暗到来的时候,真正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就如同苏轼,不知道在他初到黄州,看着那一派荒凉之时,心中有没有后悔过,后悔应该更加低调一些,后悔当时到湖州上任时的谢恩表再委婉一些含蓄一些,不让那有心之人有据可乘;不知道他的心中有没有惶恐过,害怕以后的余生就要在黄州度过,害怕这无穷无尽的无聊和寂寞。
我想,那一定是不可避免的,是来自人本能中的恐惧和担忧,是本能的自我保护。但是安定下来之后,这些细碎的日子又该怎么过,那只能自己决定。
三年的时间,足够长的岁月中,苏轼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那就是——即来则安。不得不说,这就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当人生突然跌入深谷,有时候奋力挣扎也只是徒劳费力,甚至越挣扎会陷得越深,倒不如将自己从高压中解脱出来,留下多余的心,去赏一赏此处的风景。
三、形成苏轼这种人生态度的原因
如同我们文章开头所说,人总是在经历一系列事情之后便悄悄换了性格。几乎没有人的性格是一生都一成不变,也没有人生来就看透世事心平气和,苏轼也一样。这首词中所表现出的淡然、豁达的人生态度,也必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自身坎坷的人生经历是影响他性格最重要的因素
苏轼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三起三落”:
先是在他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受到朝廷重用,但后来因为他反对变法,便被朝廷小人诽谤,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差点被砍头;接着,在新法被废除后,司马光成为了当时的宰相,苏轼又被重新启用,被升为了朝廷正三品官员,没过多久,又被旧党诬告陷害,又一次请辞流放;后来,他又在机缘巧合下回到了朝廷,但是职位却在频繁变动,直到宋哲宗亲政时,他又被接二连三一贬再贬,最后被贬儋州。人的一生,有多少精力去对抗这样的起起落落,也许在苏轼的心中,都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想来在他才参加科举考试,在出入官场时,那一定也是雄心壮志,想要建功立业的,但随着人生际遇变迁,也许他更加知道了怎样去保护自己,怎样让自己能生活的不那么累。
2.苏轼的性格也带有时代的烙印
苏轼所生活的北宋,亦是避免不掉的党派纷争,变法运动,官场之上,瞬息万变,没有自己的立场不行,可站错了队伍依然是命不保夕。
在这暗里风起云涌的纷争之中,“总有奸臣想害你”,每天所要面对大大小小的风风雨雨,容易让人变得小心翼翼又疲惫。而当这种心理承压力到了一个临界点,人便不自觉的就要换一种方式和心态生存。
苏轼身处其中,长久之后看惯一切,便也淡然了,既然要来的挡也挡不住,防也防不了,索性就这样随性而过吧,过多的纠结也只能是徒增烦忧罢了。
四、愿你乘风破浪,踏遍黄沙海洋
不得不说,苏轼是为数不多的明白人,看得清生活的不易,看得见自己的内心,因而便能更坦然地去接受生活所有的馈赠和刁难。
作家罗曼·罗兰说过: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想,苏轼就是这样一个在苟且的生活中,纵使伤痕累累,也依然向阳而生的人。愿我们也能从苏东坡的诗词中体悟到那一份豁达和淡然,用一颗勇敢坚定的心,长风破浪,去踏遍黄沙海洋,踏过人生每一个低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梁师成(?—1126),字守道。北宋末宦官,籍贯不详。为“六贼”之一,政和间为徽宗(赵佶)所宠信,官至检校太殿。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并找人仿照帝字笔迹伪造..
这里应该提到的还有欧阳修和苏轼(苏东坡),他们都是宋代的大学问家、大政治家。在当时都是以“正统”面目出现的大人物,而欧阳修的政论文章《朋党论》、《五代史伶..
现收藏于美国纳尔逊·艾金斯博物馆的《西园雅集图》,是一幅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画,这不仅源于它的艺术价值,更源于它背后的故事。 北宋神宗年间的一天,位于东京汴..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苏味道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苏味道(648—705年),字守真,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人。唐代政治家、..
你们知道程之才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说起苏轼,后人都顶礼膜拜,甚至将他看作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人物。其实,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像苏轼这样的..
大宋文豪苏轼享年65岁,苏轼的妻子有三个,不幸的是3任妻子都比他死得早,巧合的是3人都姓王。不过,最后一位是跟着前两位而姓的。难道他真的是命大,“克妻”吗..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苏轼。 提到苏轼,浮现在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文坛的大文豪了,《念奴娇》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张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大文豪苏轼曾经作了这么一首七言绝句:“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
自古以来,住房问题就是一个让百姓苦恼的社会热点。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古代的各级政府部门也想了不少法子。至于这些法子到底管不管用,那又另当别论。下面来聊聊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