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咏蝉三绝的三首诗,蕴含了虞世南什么样的志趣?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如果要用一个声音来代表夏天,我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蝉声了。碧绿的树梢上,人们总能听到蝉连续不断的唧唧的鸣叫。有时候它很聒噪,吵得我们难以入眠,但更多时候,我们把它视为夏天的象征。因为到了秋天,蝉就很少鸣叫了,也就有了“噤若寒蝉”这个成语。由于蝉独特的生活习性,几千年前的古人就乐于把蝉作为描写或歌咏的对象了。

  《庄子》曾说过:“蟪蛄不知春秋。”就是说蝉寿命很短,不知道春天和秋天的存在,所以很多文学家把蝉作为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意象。

image.png

  初唐名臣虞世南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是历经南朝陈、隋、唐三朝的传奇人物,被唐太宗誉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在文词上绝顶的造诣。古代关于咏蝉的文学作品很多,但是最早把蝉作为寄托心志的歌咏对象的,应当数这首诗。古人喜欢咏物,唐朝诗人也将咏物诗推向一个顶峰,技法纯熟、气象万千。虞世南的《蝉》,无论从创作时间还是艺术水平来说,都可以称作大唐的第一咏蝉诗了。

  这首诗从开篇就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刻划了一只儒雅风流、不染世俗的蝉。“垂緌饮清露”,垂緌,是古时候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这里指代蝉的触须,好像那垂下的帽带。蝉儿栖息在高高的树梢上,以清澈的露水为食。诗的第一句,就把一个士大夫形象的品性高洁的蝉,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了。那么,蝉在树上都做些什么呢?“流响出疏桐”,流响,是指传播得很远的声音。这只蝉很特别,它在高大的梧桐树中发出绵绵不断的鸣叫声,即使是很远的人都能够听到它那嘹亮的声音。

  接下来,诗人要向读者解答蝉声远播的秘密了。“居高声自远”,是因为它身处高位,所以声音自然能够传到远方。“非是藉秋风”,诗人在最后一句着意强调,蝉声绝不是借助风力的传送。这两句还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因为使用了倒装,强化了蝉居高的特点,也让文字不同寻常,更具有诗意的美感。

image.png

  既然这是一首咏物诗,那么虞世南绝不是单纯地描写一只蝉的生活习性,而是通过蝉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趣。这只蝉垂触须、栖高处、饮清露、出流响,字字在描写蝉的特点,却处处暗含着象征的意味。垂触须,象征着地位显赫的达官贵族;栖高处,象征着德行高洁的君子;饮清露,象征着言行清高,不随世俗而改变;出流响,象征着美好的声名远播天下,具有教化他人的力量。

  最后两句又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一反常态,认为蝉声不是依靠风力,而是因为自己身处高位,所以一言一行才会那么引人注目。他是在告诉世人:自身修养高尚的人,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凭借,比如权力、金钱、贵人,自然就能声名远扬。在诗人看来,精神的高度远比现实的高度重要,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人成为世人景仰的君子。

  不难看出,诗人由衷地喜爱笔下的这只蝉。而实际上,他在创作这只蝉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形象融入其中,也就是以蝉自比。史料记载,虞世南外表看上去有些怯懦,弱不胜衣,正像蝉一样弱小。但是他为人博学多才、清高耿介,深得唐太宗的器重。他一生也算是富贵显赫了,但是真正让他备受景仰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他的德行和才学。

  虞世南这一生到底做了哪些事,能够配得起诗中蝉的形象呢?百善孝为先,虞世南首先是个有名的大孝子。虞世南从小就被过继给叔叔,但是亲生父亲去世时,年幼的他为父亲守孝,因为悲伤过度,身体瘦弱得几乎承受不住衣服;后来他的叔叔被乱兵抓捕,归期不定,他刚脱下孝服,又继续穿布衣、吃素食,直到叔叔回家才换下布衣,开始食肉。

  到了隋朝,虞世南和哥哥虞世基来到京城,他们的文名远播,被人比做西晋的陆机、陆云兄弟。但是他们生活清贫,还是晋王的隋炀帝慕名招他们做官,虞世南以照顾母亲为由拒绝。哥哥虞世基因为依附隋炀帝而显赫一时,吃穿用度堪比王室。虞世南则继续安贫乐道,不为名利所动。后来隋炀帝遭遇江都兵变,被宇文化及所杀,虞世基也受到牵连要被处死。虞世南为了救哥哥,不惜放下身段,在宇文化及面前痛哭哀求,为兄请命。

  后来到了唐朝,年迈的虞世南成为唐太宗身边的重要文臣,和房玄龄一同掌管文书。虞世南还是个不可多得的诤臣,时常和唐太宗讨论历代帝王施政的得失;如果唐太宗言语有不当的地方,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直言规劝。虞世南八十一岁去世时,唐太宗更是难过地哀哭不已:“虞世南对朕忠心一体,拾遗补缺,无日暂忘。如今他去世了,朝廷上下,再没有这样的名臣了!”

  或许是受到虞世南的影响,后来的唐朝诗人也开始创作咏蝉诗,比较著名的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骆宾王笔下的蝉,同样用比兴手法,反映了诗人的志向和人生经历;李商隐笔下的蝉,变成和诗人对话的拟人形象。这三首共同被誉为大唐的“咏蝉三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诗词名句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