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一首定风波流传千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范仲淹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虽然没有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但是他的才华却是有目共睹。一篇《岳阳楼记》洋洋洒洒,抒写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情怀;一首《渔家傲》声情并茂,展现了边塞的奇异风光,更彰显了词人忠君报国的思想。

  不过任何人都有两面性,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和不同境遇下,思想观念也会发生变化。有一次范仲淹重读陶渊明的诗歌,便有所感慨。下面介绍范仲淹的一首定风波,朗朗上口,读完忘记了忧愁。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北宋: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这首词的大意是:暮春时节,满城人都身着罗绮,还不如去百花洲上游赏寻芳。迷人的洲岸和娇艳的野花互相映衬,看不到岸的尽头,彷佛漫步在桃花源的小路上。不要责怪山翁偶尔寻欢,得失由时运注定,莺解新声蝶解舞,都是上天赋予其本能,怎能让我悲无欢绪。

image.png

  这首词是范仲淹在58岁时创作的,当时他被贬邓州,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营造百花洲,并设立花洲书院,闲暇之余还到书院讲学,也让邓州文运大振。词人有一次在暮春时节外出散步,看见迷人的春景,便有感而发。

  上片描写春景,表达自己对尘世的厌倦之情。“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词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欣赏过边塞的风光,反而觉得城里的春景有点太平凡。于是他打算远离这闹市,去郊外的百花洲找一处宁静之地。

  范仲淹一边悠闲地赏景,一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沿路风和日丽、花香鸟语,白云悠悠、杨柳青青,前方的游人越来越少,词人的心情反而变得越来越放松。再往前走,忽然看见一泓碧水,水面上芦苇丛生、随风飘荡。词人不禁低吟,“浦映芦花花映浦”。

  作者沿着林中小径继续向前走,只见薄雾缭绕、野花妖娆,灿烂的阳光透过高树的缝隙,斑驳地洒落在草地上。一切都显得如此和谐安详,词人顿时觉得仿佛来到了传说的桃花源,正是“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image.png

  下片抒发作者期盼归隐的心情,范仲淹一生阅历丰富、功勋卓著,但也是宦海沉浮、历经磨难。他曾多次因谏被贬谪,朋友梅尧臣力劝他少说话、莫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可是范仲淹却说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

  如今词人却改变了态度,“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也许是人到暮年,心境淡泊;也许是因为自己厌倦了朝堂的争斗,只想好好休息。于是他开始忘记那些令他烦心之事,也时常独自一人来到旷野郊外,在大自然中感受那份宁静与安然。

  范仲淹在仕途受阻、政见受挫之时,也萌发了退隐的念头。尤其是自己的身体逐渐衰弱,很多事情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加坚定了他向往山林的决心。“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作者看似在为自己寻找台阶,却正是他真实心境的传达。

  纵观范仲淹的这首词,描写生动,情感细腻,更显豁达情怀。作者非常注意炼字和押韵,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很有诗词艺术的美感,让读者也被词人的情绪感染,忘记了生活中的很多愁怨。

  而“功名得丧归时数”,又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时候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但反过来说,有些无谓的执着也实在是不可取。既然“莺解新声蝶解舞”,作为一位词人,范仲淹当然也非常懂得生活的情趣,所以暮年的老范就开始尽情地放飞自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诗词名句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