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文学巨匠与美食家的双重身份
在中国古代,苏轼(苏东坡)不仅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闻名于世,更以其对美食的热爱和创新精神留下了许多令人垂涎的佳肴。 一、东坡肉 东坡肉是苏东坡最为著名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东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大文豪苏东坡,一生三位妻子,三人都姓王,这真是很奇怪——为什么?难道他只喜欢王姓女子。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的结发妻姓王。
她的名字叫做王弗。王氏过世后,他的后两任妻子分别为王润之、王朝云。
苏东坡为什么叫东坡呢,都是源于白居易的一句“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这句诗的意思是,他曾经为了一个女人种了3万棵雪松! 这个女子就是他的发妻王夫人。
苏东坡的一生诗篇,最有名的有一篇叫做《江城子》。这首词感人之深,堪称“千古悼亡之首”: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来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当时苏轼被贬在山东密州任知州。词里说梦到一个女子,在窗边梳妆,而苏轼自己与她默然相对,泪流满面。
这个女子就是王弗。正是在词中所说的“千里孤坟”旁,苏轼亲手种下了三万棵雪松,以此来纪念自己的亡妻,可见苏轼与王弗的感情之深。
这首词中最大的谜团在于,为什么自己的发妻,却会“纵使相逢应不识”呢?
原来王夫人嫁给苏轼的时候16岁,可是天不假寿,26岁就去世了。而苏东坡写下这首千古悼亡之词,是10年后。王夫人在世的时候,苏轼锐意进取,春风得意。苏轼与苏辙兄弟高中进士,名满天下,被授官职,层层提拔。
可自从王弗死去到苏轼写下《江城子》后的这十年,苏轼卷入新旧党争,被王安石这一派排挤,后又被司马光这一派排挤。最后只落得尘满面,鬓如霜。恐怕即便站在妻子面前,妻子也不认识自己了吧。
《江城子》写成后的第四年,“乌台诗案”爆发,东坡锒铛入狱。
但是纵然是在最落魄的十多年,苏东坡还是有人陪伴的。那就是妻子王闰之,而这个王氏是王弗的表妹,这是一个极贤淑的女子。
可以说,苏大学士对王弗和王闰之的情感是相通的。也就是说,这姊妹二人,都是苏东坡一生的至爱。
苏东坡人生第三个女子,也是他的诗文知己——王朝云。
王朝云,12岁来到苏府,是东坡的贴身侍女。发妻离世后,苏东坡在她身上找到了王弗的情态,给她赐名王朝云。
到这时,王弗已经去世多年,东坡仍然念念不忘。那么王弗到底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王弗的父亲是四川的一个乡贡士,而且家境富裕,可谓千金小姐。然而所不同的是,这个千金小姐不仅文采过人,而且甘于清贫,忠于感情。
苏轼自己就在文章里记载过,说有一次自己夜里读书的时候,被旁边“红袖添香伴读书”的王弗指出了一个错误。要知道,苏东坡可是苏大学士!要指出他的错误,那该很有学问吧。
不仅如此,王弗或许是唯一一个带有姐姐性质的妻子,可以说,苏东坡正是王弗这个妻姐一手培养起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苏东坡在收了十年颠沛之后,会写一首《江城子》。看似无限怀念故妻,其实内心深处,却在发妻坟前撒了一番娇。或许只有在这里,大学士苏东坡,才能够得到些许慰藉。
王弗死后,被送回四川故乡与苏轼的母亲程氏安葬在一起的。而王弗,也是唯一一个回乡安葬的妻子。
而她的婆婆程氏正是宋代最著名的贤惠女人,一生培养了三个进士。程氏陪伴了苏洵,生下和教育了苏轼和苏辙。
她对苏轼的教育甚至进入了正史:《宋史·苏轼传》记载“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或许也因为王氏和苏轼最敬爱的母亲程氏颇有几分相似之处!才上苏轼如此情深吧!
其实,王闰之又何尝不是如此;王朝云何尝不是如此。所以说,苏东坡是无限幸运的!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在苏东坡的三个王姓妻子中。苏东坡的情感仍然是有些不同的。
对于王弗,那是一种精神上或者说心灵深处的依靠;而王闰之呢,殚精竭虑,陪伴了苏轼最辛苦的年岁,是苏东坡生活上的依赖;而王朝云,因为与苏东坡志趣相投,可谓情感上的依恋。
所以很多人都说,苏东坡最钟爱的,其实是王朝云;也有很多人为王闰之鸣不平。
请注意,我们用的是“钟爱”这个词。我认为苏轼对王弗的感情更多的则是“敬爱”。王闰之是个绝对的贤妻良母,然而在才学上不如她的堂姐,在艺术才情上也不如后来的王朝云,但她却是苏轼生命中最为嘘寒问暖的人。她无微不至地关怀苏东坡,教养儿女。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王闰之就是最纯真质朴的“贫贱之妻”。
然而,王闰之并不苏轼的知音。乌台诗案案发,王闰之因为害怕,把家中苏轼的诗稿付之一炬。可见,在王闰之眼中,苏东坡只是一个丈夫,而非一个才子和正义之官员。而王朝云,则是真正的知音。且颇具艺术才情!而且老夫少妻,只能喟叹,即便圣贤如苏东坡,毕竟还是常人,有常人的情欲。而这个苏东坡也才显得更加真实、可爱。
值得一提的是,王朝云可谓是苏东坡亲手打造出的佳人。12岁的王朝云入府后,苏轼教她读书写字,教她音乐舞蹈,教她诗词歌赋。苏轼对朝云的怜爱、朝云对苏轼的崇拜,是这段恋情尤为特殊的地方。这种两个人的世界,也是很值得玩味的。
据宋代费衮的《梁溪漫志》记载,苏轼受了气回来,王朝云就以诙谐的方式打趣道:“相公这里头啊,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听了放声大笑。后来苏轼在朝云墓址所在的惠州西湖曾为了纪念朝云建过一个六如亭,亭子上对联云: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其实,爱都是相互的,王朝云对苏轼感情,也可谓令人敬佩。当年苏轼被贬官到海南,甚至根本不敢奢望活着回到中原,于是遣散了一干家眷。可是王朝云却执意要跟着苏东坡去“天涯海角”,死也不肯离去。然而,从海南迁居惠州不久,朝云就病死了。
苏轼一生都很崇拜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他早年曾羡慕地做诗说“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樊素和小蛮就是那个拥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唐代名姬。相比较而言,苏轼是旷达而真实的,白居易则显得刻薄,偏狭。我说的是在苏东坡面前。
因为苏东坡一生所爱王氏,都是发自肺腑,而且是归于生活和平淡;而白居易呢,则是风流雅好,虽自诩修道,却占尽娇妻美妾;最为人所不能忍受的是,当年一首诗逼死关盼盼,可谓刻薄之至。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苏东坡已经超过白居易甚多。
而苏东坡的王氏,也超出樊素小蛮甚多,苏东坡自言:“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就是说我所钟爱的女子不像樊素和小蛮一样最终离开了白乐天,她会跟着我海角天涯。
这首诗名就叫:《朝云》。
王弗是爱的信仰,王闰之是生活的温暖,王朝云是心灵的依恋!
一生得遇王氏,又何足憾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苏轼(苏东坡)不仅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闻名于世,更以其对美食的热爱和创新精神留下了许多令人垂涎的佳肴。 一、东坡肉 东坡肉是苏东坡最为著名的..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诗与酒常常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以诗会友,以酒助兴,通过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在众多文人中,苏东坡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不仅..
现在推崇苏东坡养生之道的人可谓相当之多,那么这个集大文学家和大馋虫于一身的他到底是如何养生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苏..
一个人的胸怀,在两种境遇下可以一览无遗,一是极乐时,二是极悲处。极乐时得意到忘形,那是小人,极悲处沉沦到厌世,那是俗辈。苏东坡大才槃槃,然而时运不济,命途..
大文豪苏东坡不仅在文坛上享有盛名,甚至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值得一说的人物。他这个人堪称是一位历史上的明星人物,不说学术、政治这些方面,关于他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一..
今年是苏东坡诞辰980周年,日前,央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甫一播出,就收获了不小的关注。作为一位宋朝文人,竟然能在身后近千年的历史中收获持续不断的..
造物者真是神奇,竟把至毒极鲜二物融于一体,让人又爱又恨,而且欲罢不能,想要一膏馋吻,只有拼命一试。 基本上,“拼死吃河豚”这句流传甚广的民谚,早在宋代即..
清代大戏曲家李渔颇知秋天的好处:“炎蒸初退,秋爽媚人,四体得以自如,衣衫不为桎梏,此时不乐,将待何时?”但他亦知秋天的可贵,霜雪一至,则诸物变形,秋风一起..
苏东坡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活了64岁,这个岁数在那个时代还挺长寿的。其实,苏东坡一生精通养生之道,著有《上张安道养生诀论》《问养生》等。尽管苏东坡的人生道..
造物者真是神奇,竟把至毒极鲜二物融于一体,让人又爱又恨,而且欲罢不能,想要一膏馋吻,只有拼命一试。 基本上,“拼死吃河豚”这句流传甚广的民谚,早在宋代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