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托孤给诸葛亮?刘备不怕诸葛亮取而代之吗?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刘备为什么选择托孤诸葛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章武二年(222)冬,也就是猇亭惨败后没过多久,六十二岁的刘备身患重病,隐隐感到大限将至。

  是安排后事的时候了。

  知子莫如父,接班人太子刘禅能力不强、学问不好,刘备是清楚的。当诸葛亮告诉他刘禅同志学习很有进步,他就喜出望外,就是一个明证(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再加上当时刘禅同志年纪还小,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刘备需要安排几位顾命大臣辅佐他。

  放眼望去,此时蜀汉人才凋零(除前面提起的人物外,马超、许靖、刘巴都在章武二年病死),最具治国能力、最受刘备信任的有且只有诸葛亮。

image.png

  当年诸葛亮从隆中出山之后,虽然刘备很快就说过如鱼得水的话,实际上对诸葛亮并不十分信任。诸葛亮是凭借自己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逐步获得老板肯定的。尤其是夺取益州之后,每次刘备出军征战,都是诸葛亮留守大本营,他的能力和忠诚进一步得到了刘备的充分肯定。再考虑一下年龄问题,四十出头的诸葛亮绝对是最合适的人选。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将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召到永安,进行了著名的永安托孤。

  刘备托孤历来备受称赞,被看做是“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让人追慕不已,但同时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尤其是近些年更是愈演愈烈,认为是刘备在试探诸葛亮、警告诸葛亮、吓唬诸葛亮,这些完全归结于阴谋论。

  这一切都来源于一段话,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所说的一段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段话,说话的人是刘备,说给诸葛亮听。刘备是一个看人看到骨子里的人,尤其是诸葛亮,跟随他已经十七年,他不可能不了解诸葛亮的正直和忠心。因此,刘备清楚即使说了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你自己当老板,诸葛亮也不会这样做。他说这句话的用意不是鼓励诸葛亮篡位自己当皇帝,那种万不得已的情况当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那为什么刘备还要这样说呢?答案在于七个字——诸葛一生唯谨慎。

  刘备看人看得十分透彻,非常清楚诸葛亮是一个谨小慎微、胆子不大的人,他说出即使你自己当老板我都没意见的话,为的是让诸葛亮放开手脚好好去干。

  为了让诸葛亮胆子再大一些,束缚再小一些,刘备还给三个儿子明确留下遗嘱,让他们“父事”诸葛亮。

  刘备的用意是很明确的,能够引来那么多的怀疑,也只能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权谋者见权谋来解释了。

  托孤,是出于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信任,更出于刘备对诸葛亮的深切了解。

image.png

  刘备托孤时,除了诸葛亮,还有尚书令李严在场,被任命为诸葛亮的副手,一同担负托孤重任。这一方面是让李严做个见证人,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刘备用人多多益善的思想,并不是让李严牵制诸葛亮。

  刘备托孤安排后事以后,病情不见好转,又给太子刘禅留下了一封遗诏。

  为了更好地认识刘备,我们有必要将这份遗诏摘录如下: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射援)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诏书中除了刘备看待死亡的坦然,最有名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两句,这是刘备人生的经验总结,教育儿子怎样做人,乃至怎样做一个贤德的君主。

  弥留之际,刘备看不到他亲手创建的蜀汉帝国的结局。他明白自己留在人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回忆构成了他最后时光的主题,浮上心头的是一幕幕往事……

  他记得,自己原本只是涿县街头摆地摊卖草鞋的一个普通少年,因为一颗不甘沉寂的心,拜师读书,结交兄弟,一步步奋斗,一点点努力,在黄巾起义时,乘时而起,投身乱世,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

  他记得,沙场无情,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所幸他没有倒下,在漫漫长路上下求索,无尽漂泊,跌倒了爬起,爬起了跌倒,起起伏伏很多次,摸爬滚打几十年,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方才走到了今天,成就一方帝业。

  他记得,关羽、张飞、卢植、公孙瓒、孔融、陶谦、麋竺、陈登、曹操、吕布、袁术、袁绍、刘协、赵云、刘表、诸葛亮、庞统、黄忠、魏延、孙权、周瑜、鲁肃、刘璋、法正、许靖、马超……这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有些人是不离不弃的兄弟,有些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些人是令人尊敬的师长,有些人是你死我活的仇敌,有些人已经死去了,有些人还活着。

image.png

  而如今,他也要像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一样,撒手人寰了。亲手创建的帝业,只完成了一半,一统河山的抱负,已经没有时间去实现。起初我以为,刘备去世前的心情,一定是无比遗憾与悲愤的。

  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刘备,读懂了他的一生,读懂了他的坚持,我才发现我错了。刘备去世时的心情,没有太多的遗憾,没有太多的悲愤,而是十分平静、波澜不惊的。

  谜底就在刘备的遗诏中。诏书只字未提让刘禅继承遗志、一统河山,更没有像五代李克用那样给儿子李存勖留下必须要办的三件事(讨刘仁恭、击契丹、灭朱温),诏书通篇都是一个父亲临终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教育儿子怎样做人。

  秦皇汉武今何在,千秋霸业转头空。

  在刘备眼里,做人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儿子刘禅能不能恢复中原、中兴汉室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问题是学会做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而刘备,以他一生的作为,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践行着自己的理念。

  章武三年(223)四月二十四日,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崩于永安宫,享年六十三,葬地至今未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文史百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兄弟之间也有猫腻?刘备为何唯独没给关羽封侯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的兄弟情谊一直为后人所称颂。然而,在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过程中,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出现了:刘备为何唯独没有给关羽..

    兄弟之间也有猫腻?刘备为何唯独没给关羽封侯
  • 历史探秘:刘备为何先伐吴?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他晚年的一次重大决策——先伐吴而非北伐中原,却引起了后世无数的争议和讨论。那么,..

    历史探秘:刘备为何先伐吴?
  • 刘备为何得不到天下?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中,刘备以其仁义的形象和不屈的精神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然而,尽管他拥有众多贤臣良将,最终却未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那么,刘备为何得不到..

    刘备为何得不到天下?
  • 刘备为何能在汉中之战中击败强大的魏军呢?

      汉中之战非常特殊,特殊就特殊在它的地理位置上。这个时候军队的优势反而体现不出来了,简单来讲,曹操进攻汉中和诸葛亮出师伐魏是一个道理。只要其中的一方坚守城池..

    刘备为何能在汉中之战中击败强大的魏军呢?
  • 刘备为什么在自己称帝三个月后,就起兵攻打东吴?

      刘备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据陈寿《三国志》所载,蜀汉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比不过曹魏的人才济济,也拼不过东吴的富庶..

    刘备为什么在自己称帝三个月后,就起兵攻打东吴?
  • 关羽距离刘备地盘只有二十里 刘备为什么会坐视不管

      还不知道:关羽和刘备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刘备在建安二十二年夺取了益州以后,就对汉中发动了进攻,想着从曹操手里把汉..

    关羽距离刘备地盘只有二十里 刘备为什么会坐视不管
  • 刘禅并不适合做一个领导者 刘备为什么还是传位给了他

      对刘备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古代我们都知道一个王位对于一个国家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次我们要说的就是在三国时期大..

    刘禅并不适合做一个领导者 刘备为什么还是传位给了他
  • 在庞统看来,刘备为什么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对庞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奸臣乱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很多人因此而选择了反抗,天下陷入了一片混..

    在庞统看来,刘备为什么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 刘备为什么托孤给诸葛亮?刘备不怕诸葛亮取而代之吗?

      刘备为什么选择托孤诸葛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章武二年(222)冬,也就是猇亭惨败后没过多久,六十二岁的刘备身患重病,..

    刘备为什么托孤给诸葛亮?刘备不怕诸葛亮取而代之吗?
  • 刘备为了夺取益州,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每当一提起刘备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跨有荆益”,建立根据地,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这时诸葛亮“隆重对策”所确定..

    刘备为了夺取益州,他都做了哪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