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一战堪称奇迹!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一战堪称奇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王朝的更替基本都要经历一场或数场大规模的战争,这一次次战争的结果都在直接影响着历史前进的方向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在这些战争中有侵略战,有保卫战,有内部战争,有民族战争,有为劫掠而战的,有为地盘而战的,有为权利而战的,也有为理想而战的。在这些数不胜数的战争中诞生了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英雄豪杰,他们英姿勃发的傲立在时代的潮头之上,青史留名,光芒万丈。下面大郎聊历史就来为您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看看最经典的是哪一场。

image.png

  牧野之战

  战役名称:牧野之战

  交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

  双方主将:周武王、姜子牙——商纣

  兵力对比:4.5万——17万

  交战背景:商纣无道,政权岌岌可危,周武王联合其他方国共同伐纣,意图推翻商朝,称霸中原。

  胜利原因:趁商朝主力滞留东南之际,利用战车等机动性较强的精锐部队以闪电战击溃朝歌的奴隶守军,而后各个击破。

  结局影响:纣王自杀,延续近六百年的商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周天子时代。

  难易指数:简单。因商朝主力部队不在,大部分守军为临时拼凑起来的奴隶,故而战斗力不强。

  后世评价:是中国古代初期车战的著名战例,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战车兵仍是各诸侯国的主要作战兵种。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image.png

  柏举之战

  战役名称:柏举之战

  交战时间:公元前506年

  双方主将:吴王阖闾、伍子胥、孙武——楚昭王

  兵力对比:3万——20万

  交战背景:吴楚两国几十年间战争不断,吴王阖闾即位后采纳伍子胥的建议制定“疲楚战略”,不断派遣小部队轮番侵扰楚国达六年之久,致使楚国国力耗损,内部空虚,这时吴王阖闾认为时机已成熟遂用大迂回策略深入楚境,全力攻楚。

  胜利原因:吴国部队虽少,但灵活机动,先发制人,指挥得当。楚国部队疲于奔命,斗志沮丧。

  结局影响:吴国一举战胜多年的强敌楚国,给长期称雄的楚国以空前的创伤,从而使吴国声威大振,为吴国进一步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难易指数:简单。一是多年的“疲楚战略”致使楚国国力空虚,部队士气低落;二是吴国拥有伍子胥、孙武、夫概等当世名将,而楚国缺少类似杰出的军事将领。

  后世评价:柏举之战是春秋时期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大战,为后世大穿插、大迂回的战法提供了完美的借鉴。

image.png

  巨鹿之战

  战役名称:巨鹿之战

  交战时间:公元前207年

  双方主将:项羽——章邯、王离

  兵力对比:5万——40万

  交战背景:秦二世昏庸无道,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反攻暴秦。项羽率五万楚军在巨鹿同章邯、王离率领的四十万秦军主力进行决战。

  胜利原因:先是破釜沉舟激励士气,后又一马当先,神勇无敌,楚霸王项羽盖世无双的勇猛和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对此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结局影响:巨鹿之战是秦末起义军所取得的最大胜利,此战之前秦军兵力对起义联军还有明显的、压倒性的优势,此战过后,秦王朝主力尽失,名存实亡。后刘邦乘虚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难易指数:困难。此战的发端是由于秦军四十万主力包围了赵国,各路起义军纷纷救赵,但到达巨鹿后却又都畏惧秦军兵力逡巡不前,龟缩在壁垒中作壁上观。因为此战距离秦始皇雄视六国,一统天下才仅仅过了十四年,各起义军首领对当年如虎狼一般的秦军颇为忌惮,不料项羽到达战场后毫不畏惧,带领楚军猛攻秦军,最终大获全胜。

  后世评价:章邯不败,秦朝不亡,巨鹿之战成就了项羽,使其留下了破釜沉舟之志和拔山扛鼎之力的千古美名,另无数后世的将帅们对项羽充满了无限的景仰。

image.png

  彭城之战

  战役名称:彭城之战

  交战时间:公元前205年

  双方主将:项羽——刘邦

  兵力对比:3万——56万

  交战背景:楚汉战争开始之后,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先击败雍王章邯,然后又联合田荣、彭越、陈余等人共同反楚。此时项羽的主力部队正在山东与田横交战,刘邦趁楚国都城彭城空虚,亲帅56万大军包围彭城。

  胜利原因:刘邦以为稳操胜券便骄傲自大,而项羽则能准确的找到刘邦大军的弱点,采用奇袭战术,直接奔袭刘邦的中军帐,咬住刘邦本人不松口,使其无法指挥反击,从而大获全胜。

  结局影响: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最大的惨败,他的父亲及妻子都被项羽俘获,众诸侯也纷纷背汉向楚,项羽则充分表现出英勇果敢、雄才大略的军事指挥才能,此战项羽不但歼灭了刘邦主力,更是重新占据楚汉战争的主动权。

  难易指数:极困难。此战之前项羽基本已陷入绝境,一是齐国尚未平定,项羽是腹背受敌,两线作战;二是兵力悬殊过大,刘邦兵力是项羽的近二十倍;三是项羽的奇袭策略其实是兵行险着,项羽是孤军深入,一旦被围困,不能速战速决,则肯定会全军覆没;四是项羽从齐地到彭城乃长途奔袭,刘邦是以逸待劳;五是盟友背叛,从大环境上看项羽已陷入极端孤立的状态。

  后世评价: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刘邦仅带十余名骑兵突围而逃,汉军基本全军覆没。彭城之战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也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歼灭步兵的经典战例。

image.png

  井陉之战

  战役名称:井陉之战

  交战时间:公元前204年

  双方主将:韩信——赵王歇、陈余

  兵力对比:3万——20万

  交战背景: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统率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集结大军于井陉口防守。韩信一面挑选两千名轻骑,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准备乘隙袭占赵军大营;一面又派出1万人为前锋,到绵蔓水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以迷惑赵军,赵军果然误以为韩信不懂兵法,将大军置于无路可退的死地,从而对韩信非常轻视。

  胜利原因:韩信背水一战的大胆战略构想以及料敌先机、灵活多变的指挥能力是此战得胜的主要原因。汉军士兵看到前有强敌,后有水阻,无路可退,所以人人拼命死战,这时韩信的轻骑兵又偷袭成功,赵军这才猛然发现自己的老巢已经易手。这样一来,赵军上下顿时惊恐大乱,纷纷逃散。

  结局影响:赵军全部就歼,陈余被杀,赵王歇束手就擒,赵国被灭。井陉之战的结局,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的胜利,消灭了其北方战场上最强劲的敌手,使得其在战略全局上渐获优势,从而造就了孤立项羽的有利态势。这虽然是一次战役规模的战争,但却有着战略性质的地位。

  难易指数:困难。此战兵力悬殊很大,汉军几乎是在背水一战的绝境下完全歼灭了十倍于自己的敌军,但再困难的战役也因为在有着“兵仙”之称的韩信手里指挥亦让人有信手拈来、潇洒写意的快感。

  后世评价:井陉之战成就了韩信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典战法,奠定了韩信在中国历史上卓越军事家的地位。在井陉之战中,韩信能取得作战胜利,关键在于他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精彩篇章。井陉之战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兵法的运用,贵在灵活创新,切忌死板教条。这正如宋代岳飞所说的那样:“先阵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这方面,那位曾经在2100多年前“战必胜,攻必克”,的风云人物韩信堪称表率。

image.png

  昆阳之战

  战役名称:昆阳之战

  交战时间:公元23年

  双方主将:刘秀——王寻、王邑

  兵力对比:2万——42万

  交战背景:王莽篡位后施政不当,天下大乱,绿林起义军占据昆阳城。王莽派遣王寻、王邑率领主力部队42万人围困昆阳,昆阳城内所有守军加起来不足一万且外无援军,形势万分危急。新莽大军扬言踏平昆阳且不许城内的守军投降。

  胜利原因:起义军坚守昆阳,牵制敌军并积极反攻。当时官职仅为偏将军的刘秀在起义军主帅信心不足,各将领惊慌失措的情况下能慷慨激昂,鼓舞士气,制定正确的战斗决策,并仅率十三骑出城求援,最终成为决定此战胜败的关键。

  结局影响:昆阳大捷敲响了新朝灭亡的丧钟,新莽大军除一千余人逃回洛阳外,42万人被全歼,此战令王莽主力尽失,其本人也惊恐不已。不久,起义军攻入长安,新朝灭亡,王莽也被起义军斩杀。

  难易指数:奇迹。在昆阳之战中,王莽军的兵力有四十二万人,而更始起义军守城和外援的总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两万人。然而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1比21),起义军竟能取得全歼敌人的辉煌胜利,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后世评价:在昆阳之战中,刘秀亲选了3000人的敢死队,并亲自带领敢死队奋勇冲杀,并斩杀了新莽大军主将王寻。此战之前刘秀本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太常偏将军,很多人都认为刘秀少威武而多书生气,而此战之后,刘秀一战成名,众将领也对其心服口服,昆阳之战不但是王莽灭亡的决定性战役,也为光武帝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开创东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战史风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三国机密》中的郭祭酒与真实历史上的郭嘉

      在热播电视剧《三国机密》中,郭祭酒这一角色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洞察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位郭祭酒究竟是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郭嘉呢?真实的郭..

    《三国机密》中的郭祭酒与真实历史上的郭嘉
  • 历史上年龄最小的丞相:甘罗的传奇人生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和谋士,而甘罗,这位年仅12岁便被封为丞相的少年,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他的故事不仅令人惊叹,更成为了..

    历史上年龄最小的丞相:甘罗的传奇人生
  • 历史上的白马银枪三名将,赵云竟屈居第二!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英勇善战的名将。其中,有三位以白马银枪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不仅是战场上的骁勇之士,更是后世传颂的英雄楷模。然而,在这三..

    历史上的白马银枪三名将,赵云竟屈居第二!
  • 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皇帝盘点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众多杰出的帝王,他们或以文治武功著称,或以仁爱治国闻名。然而,也有那么一些皇帝,他们的残暴行径令人发指,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

    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皇帝盘点
  • 历史上的刘备:仁德之君与传奇帝王的双面人生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刘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传奇的经历,成为了三国时期备受瞩目的人物。他从一个织席贩履的草根,逐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

    历史上的刘备:仁德之君与传奇帝王的双面人生
  • 盘点历史上极具才华的奸臣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权倾一时的人物,其中不乏一些被后世唾弃的奸臣。然而,在奸诈与权谋的背后,这些人物往往也具备令人瞩目的才华。本文将盘点几位..

    盘点历史上极具才华的奸臣
  • 揭秘历史上王娡:从农妇到皇后的传奇之路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传奇女性,而西汉时期的王娡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从一个普通的农妇,一步步走上皇后之位,甚至生下了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那么..

    揭秘历史上王娡:从农妇到皇后的传奇之路
  • 真实历史上,包拯后代的探寻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包拯以其公正无私、铁面无私的形象深入人心,被誉为“包青天”。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然而,关于包拯是否有后代的..

    真实历史上,包拯后代的探寻
  • 历史上最强的拳王之争:谁才是真正的传奇?

      在拳击这项充满力量与技巧的运动中,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拳王。他们各自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非凡的成就,在拳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当谈及“历史上最强..

    历史上最强的拳王之争:谁才是真正的传奇?
  • 人类历史上无情帝王的争议之选:多维度审视古代暴君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帝王的形象往往与权力、荣耀和残酷紧密相连。关于“人类历史上最无情的帝王”这一称号,历史上存在多位备受争议的统治者,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

    人类历史上无情帝王的争议之选:多维度审视古代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