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邢州道上作》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诗词该如何赏析呢?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① 陈维崧 秋色冷并刀②,一派酸风卷怒涛③。 并马三河年少客④,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⑤,燕赵悲歌事未消⑥。 忆昨..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①
陈维崧
秋色冷并刀②,一派酸风卷怒涛③。
并马三河年少客④,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⑤,燕赵悲歌事未消⑥。
忆昨车声寒易水⑦,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⑧。[1]
注释
①邢州:河北邢台。
②并刀:古并州(山西北部)一带出产的刀具,以锋利著称。
③一派:一片。 酸风:辛辣刺眼之风。语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东关酸风射眸子。”
④三河年少客:指好气任侠之辈。三河谓河东、河内、河南,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
⑤荆高:荆指荆轲,战国卫人,后居燕,好读书击剑。被燕太子丹拜为上卿,奉命刺秦王政,未遂,被杀。高指高渐离,战国燕人,善击筑。荆轲赴秦,宾客穿白衣冠送行于易水。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而去。秦灭燕后,秦王政熏瞎渐离双目,令击筑。他在筑内藏铅弹击秦王,未中,被杀。
⑥燕赵悲歌:指荆高送别事。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
⑦易水:河名,在河北易县附近。
⑧豫让:春秋末期晋国人,为智伯家臣。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智伯瑶为赵襄子所灭。豫让乃易姓埋名,漆身吞炭,数次谋刺赵襄子,不遂,自刎而亡。豫让桥:即豫让隐身伏击赵襄子之地,在邢台北,不存。[1]
赏析
陈维崧少小生长江南,罗绮金粉,本多顽艳格调。至身经家国巨变之后,情怀激荡,于悲壮慷慨的史事最多感触,屡形于言,且铸就了《湖海楼词》的显著特色。[1]
在“一派酸风卷怒涛”的萧瑟秋日,词人与三河豪侠并辔而行,途经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之地,目睹少年们“皂栎林中醉射雕”的“粗豪”气概,不禁回忆起当年荆轲、高渐离、豫让等悲剧英雄。词人心底的慷慨苍凉随着酸风疾漩而出,与如雪霜锋交相辉映,奏响激扬劲健的旋律,令人数百年以下读之,犹觉其生气虎虎,闪现于字里行间。“忆昨车声寒易水”句是一篇词眼,昔陶潜《咏荆轲》云:“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词人也正是怀着这种“余情”踏过豫让桥的。[1]
此词与《点绛唇•夜宿临洺驿》同时作,亦伤今吊古之意。但《点绛唇•夜宿临洺驿》以感喟历史风云为纲,多凄楚苍茫;这首词则杂入身世之悲,多豪迈遒壮。二者对读,意味尤厚。[1]
清人评价这首词的下阕时曾说:“不著议论,自令读者怦怦心动”。作者通过上阕对秋景的描写和少年骑马射雕的英姿描写,引出对三河一带历史人物的追忆。作者对与燕赵相关的几位历史人物——荆轲、高渐离、豫让,都赋予了赞赏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仰。作者于漂泊中途径邢州,不由的想起这些慷慨悲歌之士,虽然没有直接议论,但叙述中寄寓了感其遭遇,慕其义烈的感情,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① 陈维崧 秋色冷并刀②,一派酸风卷怒涛③。 并马三河年少客④,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⑤,燕赵悲歌事未消⑥。 忆昨..
南乡子·冬夜 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
《南乡子·斜月半胧明》是一首诗词,作者:王鹏运。 作品原文 斜月半胧明,冻雨晴时泪未晴。 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 此恨拼今生,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