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15岁寻访高僧,写下一首诗简直是神来之笔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商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古代文人为了求学,可谓相当能吃苦。据说有个书生为求学,在雪地里站成雪人,这一行为感动了位远近闻名的学者,于是他就将那位学生教育成大学问家。而诗奴贾岛为了作诗,每个字都认真推敲,最后写下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千古佳句。王安石看见一片春色,不禁想写一首诗抒发下感慨以及思乡之情,经过反复揣摩,最后决定用“绿”字,这就是后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image.png

  今天我们说的这个诗人也曾为求学,千里迢迢的去寻找高僧,他就是李商隐。最后他终于在大师的启发下顿悟,写下首《北青萝》。写这首诗时,李商隐才15岁,此诗光是题目已是绝美,最后一句更是神来之笔,让我们来品一品:

  《北青萝》唐-李商隐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image.png

  诗的一、二句点出寻访的时间和地点。眼前是夕阳落入山中,而那位高僧所住之处是在山中的一间茅屋。通过高僧所住的茅屋,可见这是一个不怕贫寒的清苦僧人,一个“孤”字则道出了高僧淡泊不厌孤独的情操。在这两句中,诗人虽还未见到高僧,却已心生仰慕之情。

image.png

  三、四两句是寻僧途中的千辛万苦,诗人用两个问句来烘托。历经萦绕的曲折山路,到了高耸入云的山顶,诗人眼前仍只有满地落叶,僧人不见踪影。这前四句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高僧虽未出场,但读者却已能从字里行间找到他的影子,而诗人不畏艰辛的决心也可见一斑。

  五、六两句笔锋一转,诗人终于找到了高僧。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用“独敲初夜磬”让高僧出场,夜幕降临他独自敲磐,一个“独”字与首句的“孤僧”相呼应,在夜色下显得格外安详。“闲倚一枝藤”是闲适的僧人靠在一枝青藤上休息,此处没有红尘之困扰,却有青藤的陪伴,个中静谧和闲适令人陶醉。

  最后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也是被后世称为神来之笔的10个字,惊艳了世人千年。经过此次寻访高僧,诗人终于顿悟了大千世界,凡人不过一粒粒微尘,又何必纠缠于爱憎。少年的李商隐,能用如此高度凝炼的语句,道出如此高深的禅机,不得不说他对文字和诗境的掌握,早就入了化境。

  纵观全诗,从日落时入山寻僧,到途中历经千辛才寻得高僧,以及最后悟出人生大道,诗人仅用了40个字就一一写尽。最难得的是,在写景时虽无一句抒情语,却暗藏对高人的种种仰慕;最后抒发感慨时,更是无一字多余,字字珠玑。不得不说李商隐能在晚唐独树一帜,扛起当时诗坛的半壁江山,真的是有理由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诗词名句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