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痛恨莲叶托桃?
在中国晚清的历史长河中,慈禧太后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以其专横跋扈的性格和骄奢淫逸的生活而著称,然而,在慈禧太后的心中,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痛楚,那就是..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因痢疾引发心脏衰竭病逝西苑仪鸾殿,享年七十四岁。作为晚清的最高掌权者,慈禧太后的葬礼自然是风风光光,隆重异常,规模空前,世人皆为之震撼。
与豪华葬礼相对应的是无比奢华的陪葬品。慈禧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等宝物,死后这些东西也要一同下葬,据后人统计,慈禧棺内陪葬的珍宝不计其数,其价值更是高达亿两白银。生前所好一一随自己下葬,慈禧应该说死而无憾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网络配图
慈禧生前念念不忘的大玉棺并没有如愿来安放自己。大家都知道,慈禧的梓宫(其实也就是棺材)用金丝楠木独板打造,从云南运到北京,仅仅运费就要了40万两。梓宫本身的价值更是可想而知了。尽管贵重无比,但这并不是慈禧心仪的梓宫,慈禧要的是比这还要贵重的大玉棺。
早在过完七十寿辰时,慈禧自知时日无多,便提前做了打算。慈禧一生经历权力斗争,饱受内外忧患,活的并不轻松。生前如此不堪,死后定是要好好清静一番了。于是,她萌生了一个古代帝王弥留之际都会有的想法,将自己葬在一个独一无二的棺材内。或许是翡翠的缘故,慈禧首先想到了和田玉,并下定了定制一副大玉棺的决心。当然,慈禧这样想并不单单是个人喜好。在古代,玉不仅代表了瑞气,还有通灵的功能,用玉棺来盛放自己,祥瑞裹体,鬼魂不侵。由此我们可以探知慈禧内心恐惧的一面。
网络配图
随着慈禧懿旨的下传,玉棺之事很快经李莲英之手摊派到了新疆地方官吏的头上。这些官吏们先是命令采玉工人在和田一带寻玉,但终因块头太小,无法满足制棺的要求而作罢。后来,人们又到昆仑山上去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人们终于在昆仑山海拔4000多米的一处寻到了一块庞大的青玉料。简单切割后,这块玉长约3米,宽约2米,厚约1米,足足有20吨重。这个重量在整块玉料中是不可想象的。在古代,即便是古玉器中的“巨无霸”--乾隆和田青玉《大禹治水图》也才5吨重。
玉料找到了,最棘手的事情发生了。新疆与北京相隔数千里,千里迢迢运送一块20吨重的玉料,这个古代是极其困难的。之前的乾隆和田青玉运到北京花了三年的时间,而这块玉料要用多久,实在难以想象。
网络配图
圣命不可违。运输玉料这一浩大工程还是在工人们的抱怨声中启动了。工人们先是费尽力气将玉料腾挪到山下,后又艰苦跋涉运送到千里之遥的库车县,此时已经用了近三年时间。正当人们准备力气再出发的时候,慈禧驾崩的噩耗从京城传来。远水解不了近渴,一边是慈禧急需下葬,一边是玉料千里运输的未知,两者根本无法统筹。玉料之事也就此作罢。
当得知实情后,工人们不安起来,多年积攒的憎恨瞬间转化为燃烧的怒火。玉料被砸碎,分裂成若干块,其流向多有不同。有的被当地百姓带走,有的被扔到河里,也有两块比较大的留了下来。
而留下来的一大一小两块玉料,最后又分别流入中国地质博物馆和新疆地矿局,作为文物保护起来。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慈禧和田玉”。“慈禧和田玉”经历了动乱和时间洗礼,成为那个时代的有力见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中国近代史上,慈禧太后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的骄奢淫逸和专横跋扈为后世所诟病。而在保定古莲花池,有一段关于慈禧与“莲叶托桃”的故事,更是揭示了慈禧内心..
你知道“同治”这个年号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女主临朝,太后垂帘,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所以,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也就风风火火地干起..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甲午战争背后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清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已经沦为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有很多珍贵的晚清照片被遗留下来供后人欣赏,而经过一番观察之后,就可以发现,几乎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位长相秀丽的女子在慈禧的身边。这个人就是庆亲..
对李莲英和慈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清朝末期皇宫太监不在少数,而其貌不扬的李莲英,为什么能得到慈禧的百般宠爱,甚至打..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慈禧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提到慈禧的容貌,恐怕许多人都会想到她在晚年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上,慈禧身材矮小,满脸都是皱纹,..
慈禧为什么要带光绪逃往西安?没有护卫的慈禧是怎么安全抵达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1900年,华北平原兴起了“神拳热”,义和团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从山..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咸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咸丰皇帝喜欢汉族女子,不为其他,只是喜欢汉人女子的三寸金莲。为了得到脚足够..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珍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有一句话是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这句话用在最多的地方就是婆媳之间,当然我们在看清宫..